一个媒介学习者的个人庭院
缺乏归属感

缺乏归属感

我一直是一个对任何地方都难以产生很强烈的归属感的人。

包括故乡。虽然很怀念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庄和老屋,常常记起一起玩耍的小伙伴,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属于那里。离开后常常几年都不回去,却也不是那么强烈地渴望再见到它。每次回去,也觉得温暖,也常唏嘘感叹,但走了也不那么留恋。我并非不爱,只是爱的都是当年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。物是人非之后,我期待它变得更美好,却不愿意回归。

然后是大学生活的省会城市。我曾经徒步在它的街头到处闲逛,几乎用脚丈量了它从南到北的主干道;也曾因为参与社科院的一个社会调查项目深入社区,走进各色家庭,倾听他们的家长里短(其实这并不是调查的目的,但总是被倾诉生活的艰辛)。但我总觉得只是熟悉这个城市,而不是热爱和依恋。当我离开了,也没觉得不舍。

接下来就是工作所在的小城。在这里一呆就是19年,虽然中间有几年外出继续读书,但家始终在这里。在这里成了家,买了房子,生了孩子,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。但我也始终没觉得自己属于这里,甚至当孩子户籍上籍贯显示为这个城市而不是我的出生地时,我觉得十分惊奇。有一次,全家到一个常去的饭店吃饭,开车回去时我为了避开市区拥挤地段换了条路,结果却朝着城外越开越远,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对这个小城如此陌生。

后来这个小城被划给了省会,又到了那里买了房子,去那里吃喝玩乐,对变化巨大的城市重新又熟悉了起来,但仍觉得它只是一个承载自己现在及未来生活的容器,离开了也只是换了一个容器而已,就比如喝水,换了一个杯子也能满足需求。

至于呆过3年的南京和武汉,虽然前者也喜欢,后者也熟悉,但就更谈不上归属了。

不知道我是异类,还是和众人一样,都不过是被时代割断了根的浮萍。
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
22 评论
最旧
最新 最多投票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retr
2 年 前

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样,不过归根结底,所有人对钱有很强烈的归属感。每天念叨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思念之情。就为了早日再同它相见。故有此生活所迫,才有所谓背井离乡,寄人篱下,并不是缺失归属感,而是一直在寻找真正的归属感。

来自浙江
SKYue
2 年 前

我也是这样,走哪都随遇而安,没有哪里是特殊的,不会对哪个城市产生特殊的感情。

来自浙江
Lvtu
2 年 前

离家已快二十年了,难得回去一次,现在已是物是人非,每次回去都有一种陌生感。
而在这边虽然呆了这么多年,但总有一种漂泊的感觉。。。。。。

来自广东
李子白了
2 年 前

我心安处,即是归处。
唯一让我心安的地方就是大山里的老家。

来自上海
大致
2 年 前

曾经以为很爱这个城市。后来发现现在的城市并不值得付出感情。尽管我生命的9/10都属于这里。

来自欧洲地区
大致
2 年 前
回复给  Dr.Drunker

上大学,还有出差。

来自欧洲地区
图样图森破
2 年 前

一样 到哪里都可以生存

来自江苏
Escher
2 年 前

人多数都这样

来自美国
Andy烧麦
2 年 前

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里,社会需求,归属感排在第三。
当前面第一、第二被满足之后,才会追求社会需求哦。

来自湖北
静水流深
2 年 前

这个模板不错,简洁素雅~

来自湖北
xinsenz
2 年 前

我比较念旧。。。待过的地方都想再回去看看。

来自湖北
wys
wys
2 年 前

乡村或城市,可看作人们生活的“路由器”而已,城市2M带宽,乡村只能语音电话。起童年的回忆,越融入肌肤,难以忘怀。

来自香港
一介大叔
2 年 前

历史上的固守土地,会慢慢减少,估计很多人感同身受。

来自上海
老麦
2 年 前

我三十多年一直在一个地方生活,已经不能说归属感了,只能说没得选择,哈哈

来自新加坡
MindYoga
2 年 前

强烈同感
我个人甚至没有家的感觉,
没有归属感,心灵不安宁。
后来,发生了很多事情,尤其今年
忽然发现,如果全世界灾难了,
貌似也只有农村老家还有人愿意接纳我,
自己在老家打扫卫生,修修补补,看看年迈的老人,
刹那醒悟,所谓的归属感,其实就是自己的付出,
当你付出越多,创造越多,就越有归属感。

来自广西